城鄉地方創生
空間規劃及建築設計
教學目的/
本學期設計課程之訓練,希望能提前引導同學針對未來畢設規模作準備,並適應日後建 築相關職場上,團隊協調合作的工作模式,以及嘗試統整課程中各學科的學習與應用,整體 操作實施於完整的提案中。內容重點/
主軸強調以團隊合作方式,導入大尺度整體區域規劃的工作,從整體性的基地分析開 始,並結合「地方創生」概念下的想像與討論,提出統合性的規劃藍圖,並延續規畫主軸,深 入提案建築及空間設計的操作,鼓勵同學以學科課程習得相關知識,如敷地計畫、環境控 制、數位工具及構造施工等面向,共同探討並予以整合應用,透過小組團隊合作方式,提出 該區域完整空間規劃及建築設計的方案。基地簡介/
以東北角國家風景區台 2 線沿岸環境中選定區域或聚落,包含漁港景觀聚落、老舊小鎮 車站周邊及山城河岸自然區塊等不同類型,請各組經由深入且持續性的觀察、調查研究與互 動討論,並在各組教師指導下,針對地方創生議題設定的重點,以該區域人文、地域及產業 未來的可能下,空間規劃及設計之提案。時程規劃/
本課程分為規劃及建築設計兩階段,第一階段為小組團隊合作的整體規劃提案報告,時 程至期中評圖;第二階段則利用規劃案為主軸方向,延伸出個人建築或空間設計作品,作為 整體提案的一部份,最終小組以完整方案呈現。第一階段(規劃部分):
每組請就基地情況,自行畫設調研及規劃範圍,需作深入且持續 性的觀察、紀錄並分析,提出現況或議題的分析報告。其發表成果包含:實體模型(自行決 定數量與比例)、圖面及圖像(表)繪製、文字說明以及照片影像等,主要大項內容可區分: -建物現況(量體分布、建築形態及機能、主要配置方式等) -交通現況(包含聯外及基地內部之道路系統、人車動線、大眾運輸、停車規劃與交通現 況問題) -環境現況調查(地形地貌、植栽分布、重要公共設施、開放空間、景觀、空間歷史脈 絡、水文等) -社會文化面向(人口組成、族群、宗教信仰、經濟活動及產業等) 除上述觀察與分析報告外,並請各組自行設定,共同探討並說明該基地,若要朝向地方 創生發展的可能關鍵,以作為報告提案主軸,並依主軸想像,擬定未來規劃策略及完整的全 區規劃藍圖,規劃提案中,可以就交通動線、開放空間、景觀計畫、空間機能設定、建築設 計準則、全區初步建築量體配置及形式等面向,提出構想建議。第二階段(建築或空間設計部分):
在前述規劃構想作為主軸基礎上,小組內每位同學需 配合規劃構想,分別以建築設計或空間設計作為題目,在尊重規畫的原則下,完成個別作品 的空間設計,原則上一人一案,而各建築類型可針對小組規劃策略自行設定,例如:一~二棟 地方創生產業館(創意型、創新型或創業型等)、一~二棟文化設施(對內聚落或對外型式)、商 業設施及交通設施,以及重要公共空間等。 上述所有內容,可自行設定並與指導教授討論後,加以調整或改變。參考網站: 國家發展委員會-設計翻轉、地方創生
留言
張貼留言
please leave a mess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