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案例分析 ] 台大社科院 - 伊東豊雄 / #有機平面生長因子 #Voronoi

 

建築師 : 伊東豊雄 Ito Toyo

位置 : 台北市 Taipei , 台灣 Taiwan

年份 : 2013



此案例為當代建築中十分有特色,試圖以類仿生的有機螺旋生常模式規劃基地平面,是一種同樣起於平面的空間型態,伊東以輻射狀的螺旋自然的劃分出空間的收縮、與空間的開放隱蔽性,書架的位置也隨著螺旋生長式的紋理放置。

伊東這個案子有趣的點在於兩點 :


Buttom up (或是說去中心化)


伊東自己的概念圖跟從我自己建模研究的過程可以發現,型態是由下而上產生,並不存在從設計初期就訂下的配置最高只到原則,而只有設計方法固定。台大社科院的空間分割來自於螺旋生長的六枚花瓣,之間再交疊產生群簇的點群。在範圍內輻射狀的出現幾個由密到疏的。


Biomimetic Anology 仿生類比


我們可以藉Greg Lynn透過觀察突變的生物型態的角度來思考,將基因演化的成對鏡像作為其發展型態的工具。本案同樣有此味道,基地作為單一平面為建築演化之起點,受到環境參數而發展出目前的狀態。 伊東則是透過碎形,將空間的內部不斷產生細胞分裂般的切割,產生流動性的空間層級,因此空間就像基因突變般,順應周圍基地的特質,從空間機能由內而外生長。



Digital Monkey 🐒


接著來一起看看實際上型態產生的過程,以Rhino環境為例 :




建模的過程應證了的確伊東的概念圖是確實的一套設計方法,已經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自動化型態的產生,所以我更進一步做了一系列中心數(s)與隨機種子數(seed)的比較。



看來伊東豊雄都是玩真的,是誠實的Diagram。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