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DF: Material-based Design Informed by Digital Fabrication
*
本文僅為個人筆記摘要,
若要引用原始論文請用論文系統搜尋原始出處,
給作者應該有的credit,
正確註明出處。
*
*MFD = Material-Fabrication-Design
◤文章重點
1. 發文時間再2016年,目標是建立一個有系統性的理論框架去談MFD的研究與案例。
2. 作者整理了其他有關設計的物質化模型(Materialization Models of Design),目的應是要強調MFD在這些模型之中的概念性差異,以為下面第3點要提的內容作鋪陳。我們不要忘記,已材料為討論重點的設計並非新的概念,而作者也知道這件事情,因此未來第3點講的並不是用材料當主角多麼的創新,而是Oxman在材料怎麼進入構造秩序成形的過程中看到了新的概念。
持續進化的數位製造媒介使科技與設計之間出現新的共生關係。這樣的關係激發出很多「新型態的『設計思路』與『設計用途概念』」
2-1. materialization 物質化
2-2. 製造技術的革新 : a.快速原形(Rapid-Prototyping) b.製造實驗Fab-Labs
2-3. 設計概念的革新 : a.Compuational Informing Process的概念 b.Informed Tectonic的概念
3. 作者為這些已材料為研究或設計重點的項目,下了一個「MFD」論述框架,並且定義其為「藉由製造技術的邏輯強化結構、型態、材料的構造關係之運算過程 (MFD are defined as computational informing processes that enhance tecton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form, structure, and material within the logic of fabrication technologies.)」
其中包含兩大重點:
a. 新科技的應用 : 雷射切割 3D列印 水刀 CNC 機器人。
b. MFD在構成構造秩序(Tectonic Order)的方式與傳統的方式不同,它展現了MFD在設計中各階段都可以引入材料性能參數來應用的特性,始對材料的思考為設計中的主導地位,在起初的概念發展階段就讓物質化過程(materialization)參與進來。傳統上構造秩序的成形順序是「型態(form) - 結構(structure) - 材料(material)」,而對於MFD來說,則是「材料(material) - 結構(structure) - 型態(form)」
3-1-1. 材料Material:
3-1-2. 材料製造Material-Fabrication與跨越尺度的材料系統Material System(Across Scale)
3-1-3. 建築尺度中,以製造為主導的設計Fabrication-based Design
◤印象深刻
1. 這篇文章出現的時間點正好離R.Oxman曾經在2006年寫過的Theory and design in the first digital ager間隔十年,文章內容無法完全代表數位設計領域的變化,但出自同樣一人的系統性整理,讓我們有一個比較一致的比較基礎可以看看這十年來的變化。
2. 其中對於MFD的概念是一種對構造秩序成型過程新概念這件事情。我認為也呼應到Neri Oxman在Digital Craft中提到的概念。這些東西在2023年的現在依然有研究與使用的價值。
◤問題
是問題也是可以很中性的看待的事實。如果從Review的觀點來看的話,會有種看科普文章很完整、資訊流很順的感覺。但如果從產生新知識的觀點來看,相比提出同樣概念的一些更早的研究,沒有太多新的觀點。我認為這是比較可惜的。
另外自己女兒的例子也舉太多XD。
留言
張貼留言
please leave a mess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