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流系列與Bamboo-H的想法

文 / 徐華均 2024年8月 台北 應<閾值>策展人周小淨之邀,在展覽持續巡迴的當下,對本次展出的想法做陳述,很開心有這個機會可以用文字留下紀錄,畢竟如果世界毀滅,文字恐怕是少數能繼續讀取的載體之一。 2021年,我正在陽明交大建築研究所做碩士論文研究,研究主題是數位化傳統竹編織,使其成為現代設計師的更容易親近的設計選項。現代建築教育缺乏對地方工藝與材料的認識,技藝本身的圖文紀錄也相當稀少,使我不得不透過實地向工藝師傅學習的方式,進行相對完整的理解,故研究工作不僅有數位設計的程式撰寫、建模、驗證,更包含了一段意外的學習。 竹編具有自己的內在機制,其中包含材料與構造的特性與規則,學習並遵循這樣的機制能夠成就設計型態的另一種自由,在規則下產生無限多種可能性;但反之若超出它,那就可能發生如材料斷裂,或是編織無法形成美麗規律的圖案這樣的情形。許多的竹編技法,如系列作品應用的六角孔編,或是十字編、人字編等,若我們仔細觀察,它們大多都找到了符合材料特性的構造技巧。 本次展出了<流>系列與<Bamboo-H>呈現我在數位運算設計與工藝兩個範疇(scope)的持續探索。<Bamboo-H>是對數位化竹工藝的驗證;<流>系列是進入複合媒材創作的一次投石問路,試圖給予數位化後的傳統的竹編織工藝有意思的角色定位。 我希望閱讀這篇文字的人能夠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思想實驗,這篇文章我也試圖透過兩個角度去回答這些問題。 編織的意義?        填充體的意義?      網格系統的意義?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- 從設計工作的角度 從設計工作的角度來說,設計對我來說是一個思想與行動的接力,也有人稱為工作流(workflow),數位時代中這點更為明顯,不同的人與軟體,五花八門的資訊形式、檔案格式一步步推進設計。我因為長時間對數位設計的接觸與興趣,我經常思考若這樣的方法重複一百次、一千次,可以帶來什麼樣的影響,某種程度的規則化,建立起一種可靠的系統,它能讓設計在前一次的基礎上前進,而非每次都從一片空白啟動,甚至能局部工具化...

竹彈性網殼研究計畫回顧

工藝精神與數位文化 - 殼殼殼殼殼 (take)^(space)

Torre Rinalda

筆記 - 論文深讀 - DIGITAL CRAFT 數位工藝 - Neri Oxman (2012)

筆記 - 論文深讀 - Theory and Models of Paramatric Design Thinking - Rivka Oxman, Ning Gu (2015 eCAADe)

筆記 - 論文深讀 - MDF: Material-based Design Informed by Digital Fabrication - Rivka Oxman (2016)

筆記 - 論文深讀 - Theory and design in the first digital age - Rivka Oxman (2006)

GH - Datatree(1) 介紹Rhino/Grasshopper中的DataTree

GH - Grasshopper儲存格式中 *.gh 和 *.ghx 的不同

建築幾何 - 探討單一曲面形變的型態可能性

建築幾何 - UpsideDown Gallery - 單一曲面拉伸

新竹峨嵋老屋再生

GH C# - L-System by Grasshopper

[ 案例分析 ] 台大社科院 - 伊東豊雄 / #有機平面生長因子 #Voronoi

建築幾何- Rhino Sub-D ?

筆記 - Herbert A. Simon 司馬賀

RIVER GOD - 由AI繪圖開始做建築設計 !

AI實驗記錄 - RIVER GOD - Architecture Design Starting with AI Drawing

建築幾何 - Rhino中各種製作球體的方式 & SubD

GH C# - 利用C# component做出reverseList function

建築幾何 NOTE - Rhino中應用Control Point Curve & 曲面成型工具

GH C# - 利用C# component做出ShiftList function

機器學習 NOTE - 「監督式學習」與「非監督式學習」

機器學習 - PIX2PIX預測城市中的YouBike2.0佈點 Use PIX2PIX to help planning locations of YouBike2.0 station in the city

FOLDING PUZZLE - 當代恩物設計